2009年5月29日

CAPP市場即將成熟?

2009年是金融風暴來襲下最慘澹的一年,許多公司縮減人力,機械設備閒置,對於軟體的投資意願也很保守,而於電腦輔助設計這個產業也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業績的下滑,尤其傳統的CAD/CAM/CAE軟體已經發展到一定的境界,也就是市場飽和程度高,而這產業的指標性廠商達梭、西門子、Autocad、Pro-e等公司當然都已經觀察到這個趨勢,以下圖看得出來還有一塊CAPP的市場可以去耕耘與開發。

(本圖片參考自:Power to Plan is Power to Build DELMIA 系統協助您實現數位樣機到數位製造、數位維護 DASSAULT SYSTEMES 劉蔚明)
但這塊市場為何一直沒有被大量的開發,其原因就是規劃設計往往需要大量的經驗,以往負責規劃設計的都是公司中最具經驗的人,對於電腦等新技術的採用並未如此的熱中,加上規劃設計等並未被標準化,所以研發出來的軟體也很難去取代人工規劃,其實以前CAD的應用較少,而CAPP又是以CAD為基礎進行發展,一些沒有CAD的公司很難接下去推展CAPP,也就是說5~10年前的時機還沒有成熟,但這10年來CAD/CAM/CAE等技術大量的應用,建立了許多的CAD素材,可以開始應用於CAPP上,而以往經驗豐富的規劃師也開始擔負起管理的職務,規劃設計的工作也開始由電腦世代的新規劃師擔任,這個世代的特色是脫離不了電腦的應用,而近來的金融風暴衝擊許多公司,很多公司開始思考以往的規劃流程是否是最佳化?錯誤的流程難以降低成本及提昇效率,我想應該是到了要變更的時候,不然很難在這波金融風暴下存活下來,所以可以預見的是CAPP將會開始流行起來,下列為「現代CAPP系統的開發技術」的歷程,是篇非常值得參考的文件。
------------------------------------------------------------------------------------------------
現代CAPP系統的開發技術
發表時間:2001-2-26 曾宇波 溫秋生 來源:www.thsoft.com.cn
資料來源:http://articles.e-works.net.cn/capp/article10119.htm

CAPP作為企業資訊化建設的關鍵和核心,原有的、過時的軟體發展技術已不能適應企業資訊化對CAPP系統提出的要求。現在探討第四代CAPP系統(即現代CAPP系統)的內核模型和關鍵開發技術,希望CAPP研發機構和企業對CAPP的底層技術有個基本的瞭解。
一、當前CAPP軟體的應用和開發現狀
CAPP軟體在泛CAD領域中是研究和發展較早的軟體技術之一,但與同類的 CAD/CAM的軟體技術相比,CAPP軟體的發展卻大大落後於CAD、CAM軟體。於是在許多企業裏,加工部門早已用上了CAM軟體,產品的設計部門早已甩掉了圖板,甚至用上了三維的設計和分析軟體,而工法設計部門卻遲遲扔不了鋼筆,仍然重複著幾十年來的工作習慣和方法。個別企業為了追求電腦應用的普及,使用一些通用的辦公軟體,或者2D CAD軟體來代替CAPP工作。90年代中後期,製造業的企業資訊集成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門話題,在一些企業實施了企業級的PDM或MRPII甚至ERP軟體後,才發現CAPP成為阻礙企業資訊化建設的瓶頸。
同時一些比較敏感的專家在90年代中後期重新衡量了CAPP軟體在企業內應發揮的作用,逐步拋棄了傳統的CAPP的研究方法,開發重點從注重工法過程的自動生成,轉向為工法設計人員的提供軟體工具,同時為企業的資訊化建設提供服務。CAPP產品的研發在中國開始活躍起來,CAPP軟體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90年代末,各種實用化的CAPP開始走向市場,其開發方法和重點也各不相同,有的CAPP系統在CAD圖形平臺的基礎上開發,然後將生成的組立工法書傳送到其他的資料庫系統中,有的CAPP系統在某種特定的資料庫系統上生成組立工法書,然後在CAD平臺上生成組立工法書,甚至也有CAPP系統是純粹的組立工法書的填寫工具,其生成的組立工法書是某種特定的檔。這些CAPP軟體能為工法人員提供一定的服務。 以上CAPP系統都不能滿足企業工法設計的全過程要求,也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對資訊化建設的需求。 現代CAPP,即面向企業資訊化建設的網路化集成工法設計平臺成為目前和今後CAPP研究開發的重點。
二、現代CAPP軟體應具備的技術特點:
1.組立工法書的格式化是現代CAPP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
組立工法書是工法設計人員日常工作的主要物件,CAPP軟體很容易定位為組立工法書的生成工具,然而企業真正關心的是組立工法書上反映的組立工法書,組立工法書只是工法設計人員要表達的組立工法書的格式化載體或稱表現形式。組立工法書的格式化是現代CAPP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個工法設計中涉及的組立工法書多種多樣,有反映產品屬性的資料,有反映工法技術條件和裝備的資料,有反映加工的工法路線、過程和步驟的資料,也有反映工法簡圖的圖形資料。同時各種組立工法書有一定的聯繫。對所有這些資料進行歸納和總結,並進一步抽象,得到一個能對所有的組立工法書進行格式化處理的軟體模型是現代平臺化的CAPP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工法格式的概念從而產生。 工法格式是一個完整的工法中所包含的組立工法書及其類型以及組立工法書之間的結構關係的總和,即組立工法書的組織。工法格式在組立工法書和組立工法書之間架起了抽象的橋樑,使企業關心的所有組立工法書都能通過固定的資料庫結構去描述,也能通過不同的組立工法書去反映。組立工法書只是組立工法書的一種“視圖”,對組立工法書中資料的修改,實際上是對資料庫中組立工法書的修改,兩者是雙向關聯的。 資料、格式、資料符合三層結構,和軟體編程中的三層結構非常相似

組立工法書的三層結構
根據上述的設計思想,CAPP系統的資料庫結構中至少有三類基礎的資料表,即工法格式類,組立工法書類,和組立工法書類資料表。 這種CAPP軟體的設計方法為CAPP軟體的平臺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好處有: 1)為企業的資訊化建設提供了完備的、統一的組立工法書庫介面。保證不同專業的工法設計結果存放在相同結構的資料庫中,保證了整個企業中的組立工法書能被其他資訊系統(PDM、MRPII等)方便和準確地查詢。。 2)組立工法書中所填寫的任何組立工法書都能明確地表達具體的含義,資料中的資料不是無序的分散的文字或圖形,因此CAPP系統能夠為工法人員在工法設計工作中提供智慧化的線上工法資源資料輔助,標準化的單元工法複用,以及典型工法的生成和利用,同時也為各種CAPP專家系統提供了資料結構基礎。 3)資料和組立工法書從根本上得到了分離。保證了企業的組立工法書在企業的工法標準更新後仍能有效的利用。從軟體本身保證了工法設計工作的連續性和繼承性。
2.現代CAPP系統要求構建在一種標準的物件模型的基礎上。
現代CAPP系統是一種工法設計的工作平臺,它需要用一種通用的物件模型來抽象CAPP的資料結構,並且這種模型能提供一種簡單的方式用於軟體模組之間互操作,以此來提供方便軟體功能的擴充、軟體功能修改以及二次開發手段。 國際上提供此類模型的標準有許多,例如OMG 提供的CORBA,Apple支援的OpenDoc和IBM所支援SOM(System Object Model),但基於Windows平臺中Microsoft 提供的COM(Component Objecty Model)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工業標準”,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大約有200,000,000個基於COM的電腦軟體系統在運行,1999年,基於COM的第三方軟體部件的需求總價值達到4.1億美元。目前COM不僅支援Windows平臺,而且支援Macintosh和部分Unix系統。 COM實質上是一種協定,它建立了一個軟體模組和另一個軟體模組之間的連接,然後按照一定的規則將其描述出來。當這種連接建立起來後,兩個模組之間就可以通過稱作“介面”的機制來通訊。 使用COM的優勢在於CAPP軟體系統的各模組能根據需求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最合適的電腦語言開發,而各模組能通過COM來無縫的集成。如果軟體進行升級,則只需要對發生改變的部件進行升級即可。使用COM的另外一個理由是程式的複用,以及有大量的第三方軟體部件可以利用。大大降低了軟體的開發風險和軟體發展後期的維護工作量。 同時COM也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系統,DCOM(Distributed COM)為分散式的網路應用提供了基礎,COM+又為優化COM的應用提供了相容的、易於升級的新標準。
3.現代CAPP軟體是一個完整的分散式網路應用系統。
工法設計工作的實際需求是協同工作,知識積累,快速複用。 企業的資訊化建設要求CAPP系統能集中的安全的資料維護,及時地,動態地提供最新的工法設計結果,也要求CAPP系統能與PDM系統方便、緊密的集成。網路化的CAPP軟體較為容易的定位成一種標準的Client/Server的網路應用系統,即提供一個共用的網路資料庫,所有的用戶端程式都對網路資料庫獲得一個可靠的連接。標準的Client/Server應用結構提供了資料共用、減少了資料的複製和維護工作量,簡化了完整資料匯總的工作。但也存在以下的缺點: · 完整的堅固的用戶端程式升級維護比較困難,一旦程式升級或系統設置改變,要求對所有的用戶端程式同時改變。如果用戶端的程式存在版本的不一致則可能造成資料庫中的資料通過多個不同的資料邏輯操作,可能造成資料完整性的破壞。
系統的伸縮性比較差:用戶端的數量受到網路資料庫允許的資料庫連接的限制。網路性能比較低:用戶端和服務端的通訊次數和通訊量都比較大,網路性能大大降低。與PDM,MRPII系統的集成工作量比較大。 分散式的網路應用在繼承標準的客戶/服務應用程式優點的同時,克服了以上的缺點,成為現代網路應用的主流。
用戶端程式不再直接訪問資料庫,而通過公用的中間業務邏輯層訪問資料庫,業務邏輯一旦發生變化,只需要更換中間的相關部件,所有的用戶端應用立即發生改變。 客戶的數量不在受到網路資料庫所允許的資料庫連接的限制,客戶數量的增加,不會明顯的對系統性能造成影響。網路中的資料通訊次數大大減少,網路傳輸的中間資料大大減少,如果資料訪問部件對經常查詢的資源資料作緩存還可以大大提高整個網路系統的執行效率,如果將業務邏輯層中的部件分別部署在不同的電腦上,還可以有利於伺服器的負載平衡。基於COM的分散式網路CAPP應用系統自然地為PDM、MRPII以及ERP系統,提供了集成介面。PDM等系統可以從不同層次訪問CAPP資料庫,可以與CAPP系統在較高層次上交換資訊。 4.CAPP系統是一個表格處理、文字處理、圖形處理,資料庫訪問綜合技術應用的複雜系統
CAPP系統不能滿足工法設計人員的工作習慣一直阻礙著CAPP系統的推廣,所以CAPP軟體必須是人性化的,完全所見所得的,符合軟體通用操作規則的交互介面。 首先CAPP系統必須能根據企業的不同要求來定制實施,這種定制實施可以是由軟體供應商來完成,更重要的是也能讓企業自己來完成這種定制,因為企業的工法技術條件,和企業工法資源資料是在不斷變化的,企業的工法標準也可能變化,輕鬆的定制是現代CAPP系統的重要特徵。 CAPP系統中有大量的表格,CAPP中表格的處理技術是關係到CAPP易用性的關鍵技術,CAPP表格的定制和修改要求能所見所得的操作,表格的填寫要求能自動的換行,自動續卡,自動編號,表格中既能填寫文字又能填寫工法符號,工法符號要能參加到自動換行、續卡的運算中,並能支援複製,粘貼,在位編輯等標準的文書處理軟體的工作習慣。 所以現有的文書處理軟體,表格處理軟體甚至CAD圖形軟體不能滿足CAPP100%的所見所得的要求。只有基於在作業系統平臺上利用GDI(Graphics Device Interface)開發一種專業系統才能滿足要求。 另外CAPP生成的圖形格式要求最好是能被大多數的軟體系統識別,這樣便於在其他集成資訊系統中,如PDM系統中來流覽和列印。也有CAPP系統通過OLE(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的方式來完成在其他系統中來流覽和列印CAPP的表格,這樣要求CAPP軟體必須與其他系統安裝在同一台電腦上,電腦的資源比較浪費。也有製作專用流覽和列印控制項,然後集成到其他系統中來完成該功能的,但是一旦圖形格式發生變化(非通用的圖形格式容易發生改變),必須升級所有系統中的該控制項。 用WMF(Windows-formated MetaFiles)或EMF(Enhanced-formated MateFiles)的圖形格式來存儲CAPP的表格圖形是比較好的辦法,因為WMF和EMF幾乎是所有系統支援的圖形格式,它與具體的圖形設備沒有關係,能直接向各種列印設備輸出。另外OLE所生成的圖像就是WMF格式,使用WMF格式能保證CAPP表格中使用的OLE物件能自然的得到支援。 現代的CAPP系統中可能要用到多種CAD系統繪製的工法簡圖,利用OLE技術可以支援這一特徵,並且繪製的工法簡圖能重複的利用。唯一的缺點是必須安裝CAD系統,並且可能要在多個應用系統中來切換,系統的資源比較浪費。值得注意的是VISIO公司推出的IntelliCAD,借助OpenDwg組織的技術,實現了與DWG2000,14,13,12,格式完全相容的CAD系統,該系統能支援AutoCAD所不支援的OLE在位編輯,並且系統非常緊湊,用它來繪製工法簡圖可避免多個應用的切換和資源的浪費。
5.現代CAPP系統需要獨立的、可定制的、有編程介面的、開放的安全系統。
無論企業有沒有PDM系統,作為網路資料庫的應用程式,現代CAPP都需要有較為完備的安全系統,不能因為企業有了PDM系統,就將CAPP資料的安全交給PDM系統管理,因為PDM系統和CAPP系統所關心和處理的資料重點不一樣,CAPP也應該能脫離PDM系統正常運行。PDM的安全系統是在CAPP系統之上的,通過PDM訪問CAPP資料,即要通過PDM的安全系統和工作流程驗證,也要通過CAPP系統的安全性確認。 CAPP的安全系統要能滿足各企業的需求必須是可定制的,首先CAPP系統必須對可能的許可權進行抽象,這種抽象不僅僅是針對具體的CAPP的軟體功能,也應該針對CAPP資料庫的訪問能力,然後制定規則,提供工具,包括軟體工具和編程介面來對滿足不同情況的定制需求。 CAPP軟體系統提供的編程介面最好是基於COM標準的,這樣PDM等系統能方便的利用各種開發工具來集成。 由於現代CAPP軟體是一種工法設計的工作平臺,構建在這個平臺之上的專業CAPP系統也可能有許可權的要求,所以CAPP的許可權系統必須提供擴充的機制,來滿足開發性的需求。
------------------------------------------------------------------------------------------------

2009年5月25日

你負擔的起的數位工廠-Affordable Digital Factory Solution

圖片來源:SimX (।simx.co.uk/consultancy/robotics.html">http://www।simx.co.uk/consultancy/robotics.html)

近年來數位工廠的議題一直無法於台灣快速的散布, 其原因跟採用價格有很大關連, 畢竟只有很大規模的公司才有使用的需求及必要的財力, 但歷史一再告訴我們, 只要有市場存在, 競爭者及價格破壞者會持續進入這個市場, 而Visual Componet就是非常好的例子!下列這段影片同時也介紹了CAPP(CAPP -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的概念, 各位可以參考看看!


2009年5月21日

何謂電腦輔助製程規劃(CAPP -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


世界最複雜的交流道-美國德州休斯10號州際公路


傳統的生產規劃包括製作產生原料與生產組裝所需零件之流程的一切資料,工程師必須決定原料的組成、加工順序等等。而以上這些零碎的問題可簡單地區分為三類:產品(Product)、流程(Process)、資源(Resource)。以往我們靠個人工藝來完成產品,其間所需的資源及流程則是由匠師自行決定,但走入大量製造的時代後,產品逐漸複雜化且多樣化,而這類產品是需要多人完成的產品,例如航空器、船艦、車輛等,而為使更多的人能理解產品的構造,並製造出我們所需的產品,我們必須提供足夠的資訊來對其進行描述產品、流程、資源,藉此交流、理解後才能有效率的工作。而自1970年代以來,電腦輔助製程規劃(CAPP -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開始發展,該技術的運用是利用電腦的邏輯與人工智慧(經驗)來協助工程師進行製程規劃,而製程規劃之排程方法的發展過程主要分為:
Stage I – 手工分類及標準流程(Manual classification; standardized process plans)
Stage II – 資訊化排程 Computer maintained process plans
Stage III -變動式(Variant CAPP)
Stage IV – 創程式(Generative CAPP)
Stage V – 即時動態式(Dynamic, generative CAPP)

何謂電腦輔助製程規劃(CAPP -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

傳統的生產規劃包括製作產生原料與生產組裝所需零件之流程的一切資料,工程師必須決定原料的組成、加工順序等等。而以上這些零碎的問題可簡單地區分為三類:產品(Product)、流程(Process)、資源(Resource)。以往我們靠個人工藝來完成產品,其間所需的資源及流程則是由匠師自行決定,但走入大量製造的時代後,產品逐漸複雜化且多樣化,而這類產品是需要多人完成的產品,例如航空器、船艦、車輛等,而為使更多的人能理解產品的構造,並製造出我們所需的產品,我們必須提供足夠的資訊來對其進行描述產品、流程、資源,藉此交流、理解後才能有效率的工作。而自1970年代以來,電腦輔助製程規劃(CAPP -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開始發展,該技術的運用是利用電腦的邏輯與人工智慧(經驗)來協助工程師進行製程規劃,而製程規劃之排程方法的發展過程主要分為:
Stage I – 手工分類及標準流程(Manual classification; standardized process plans)
Stage II – 資訊化排程 Computer maintained process plans
Stage III -變動式(Variant CAPP)
Stage IV – 創程式(Generative CAPP)
Stage V – 即時動態式(Dynamic, generative CAPP)

2009年5月11日

台灣的數位工廠

Mitsubishi Evo9為三菱汽車於拉力賽中最強悍的車型

本圖片引用自下列網站:http://www.carforums.net/reviews/makes/Mitsubishi.html

本文章引用自下列網站:http://macro.ce.cn/macro/viewnews.shtml?guid=000000001000019qgd

中華汽車數位工廠明年啟動 【沈美幸/台北報導】 2003-05-14

在e化潮流下,中華汽車公司為縮短新車導入量產時間,斥資新台幣五千多萬元,搶先在技術合作母廠日本三菱自動車株式會社之前,率先引進數位模擬工廠軟硬體設備,所有中華汽車及轉投資大陸東南汽車導入新產品進行試裝、夾制具換模及生產線流程規劃,先行展開電腦模擬測試,這也是國內首家啟用數位工廠的汽車廠。 中華汽車總經理蘇慶陽指出,他曾到德國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司圖加特總部,看到對方採用導入數位工廠,在新車生產之前,先利用數位工廠進行模擬測試,可以縮短整個新車導入工程時間,因此中華汽車搶在日本三菱自動車之前,先行引進DELMIE的數位工廠,軟硬體設備陸續安裝,預計明年全部完工,整個花費約新台幣五千多萬元,成為國內第一家採用數位工廠的汽車廠。 蘇慶陽表示,任何一家汽車廠在新車上市之前,都得經歷數千次修改及數次產品組裝試做,中華汽車導入這套數位工廠之後,所規劃產品進行試裝、模夾具更換、生產工程順序及生產線流程,都可以透過數位工廠進行模擬,一旦生產流程發生問題,可立即透過電腦進行修改,有助於縮短新車導入時間、提升品質及節省支出,目前中華汽車及大陸轉投資東南汽車都開始試用。 福特六和原本有意配合美國福特總部推動數位工廠概念,將數位工廠引進台灣,不過福特六和高層主管透露,由於人力及時間等問題還有克服,福特六和已確定暫時擱置這項計劃。


經過了數年的努力,台灣中華汽車的數位工廠也到了應該要豐收的階段,於推展其間數位工廠也有些新聞曝光,看似推展順利的新科技專案確有些隱憂,其實數年前參與該專案的人員都相信將會有大量客戶採用,但最後事實卻非如此,看似該技術好像並沒有跨過技術採用週期的橫溝(前期採用2।5%),最後此先進技術只限定於該公司內部使用,對於台灣整體汽車產業的技術提昇並無太大的綜效,這是到底什麼原因導致無法跨過橫溝?而其他例如美國、歐洲、日本等都於推展३~5年後順利跨過橫溝,目前有許多公司採用該解決方案,其實我想這個是很多人想瞭解的,當然也包含當初推展數位工廠的達梭DELMIA集團。



本圖片引用自下列網站: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資訊服務處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pat_A100.htm

近年來台灣的汽車產業受到景氣的衝擊非常大,產品的生命週期也隨之緩慢下來,這也表示數位工廠需求卻不再如此的重要,反正時間變多了,我們可以慢慢的進行實地確認,也就是需求的強度減弱了,而另外一件重要的因素則為價格,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價格與數量成一定的關係,這分別代表了需求與供給,而如果需求的產業面臨危機,採用該技術後無法獲利的話,市場自然不會去大量的使用該工具,而每次我去參加達梭的產品說明會時總是會聽到「我們公司有一半以上人都是工程師」,這看似是強而有力的說服術語,但他們是軟體工程師,並非機構或是模擬工程師,所以該產品的研發自然針對大型企業來做,當然也不可到中小企業上過班,而其實台灣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SME),這也表示對於該產品的需求是不太一樣的,就我實際操作「數位工廠」的經驗來看,真的用不到軟體10%的功能,也就是說目前軟體提供太多不需要的功能給客戶使用,所以當用戶聽到價格時,則立即退避三舍永不接觸,這當然導致銷售量一直起不來的原因,至於主要的用戶汽車產業的需求強度看似減弱(台灣汽車市場衰退),我的觀察是未必,因為有許多零組件供應商因大陸市場而受益,至於提供生產設備的公司也想往大陸發展,國際化的潮流開始衝擊台灣,賓士或是BMW等國外大廠的成功應用實績更將激勵這些用戶,當然現在金融風暴來襲,溝通效率提升及風險降低的需求增加,所以我認為對於數位工廠的需求應是逐漸增加的,但回到基本面來看,軟體及導入服務的價格及功能還是最大阻礙,而當有低價或是功能足夠的產品出現時,將會促使市場開始大量的採用。至於汽車產業對於數位工廠的願景如何?我想現在沒有人會認為台灣的汽車廠會成為領導華人市場的汽車霸主。而目前中國大陸的汽車市場蓬勃發展之中,競爭異常激烈,這也就表示不斷縮短產品開發時程將是重點,所以數位工廠的未來將會在中國大陸,對於中華汽車而前將會是個重要決策,是將手頭上擁有先進的制程技術「數位工廠」應用於單一公司的內需市場?還是轉而為大陸市場服務?我想這是個值得觀察的現象!我們可由時間軸來看可以觀察出策略形成與採用優劣,從中我們也可以學習到許多企業經營的道理!

2009年5月10日

數位人因工程研究室 Digital Ergonomics Laboratory

台灣雖然於數位工廠的領域的起步算較晚,目前也只能算是於推展的階段,但已經有些優秀的學術團隊開始投入此領域的研究與發展,下列為台灣國立清華大學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 之數位人因工程研究室介紹:

本圖片引用自:140.114.54.50/DF/DF_1.2.2.html

本資料參考自下列網站: http://140.114.54.50/aboutDEL.html
研究室簡介:緣起由王茂駿教授所領導的團隊,專注在人因工程的相關領域上研究,舉凡人體計測、生物力學、人機介面等領域,都有豐碩成果,近來並積極邁向整合數位技術的人因工程,包括了:數位人體模型的建立、虛擬實境中的人因評估等等先進的研究。發展在生物力學的領域裡,有關於:鞋子的評估、手工具的評估、工作設計的評估....等等。人體計測的範疇中,目前有專注於雷射掃描人體技術的建立,以及3D數位人體模型的建立。結合了本研究室的技術,更可以發展出虛擬評估產品人因設計的技術。

2009年5月4日

TOYOTA如何達成「客戶下訂單後才即時製造汽車」的夢?

本圖片引用至下列網站: http://www.worldcarfans.com/2060519.001/toyota-ergo-man-eases-camry-assembly

Toyota Ergo Man Eases Camry Assembly3D virtual assembly ऑपरेशन
2002年3月時TOYOTA與法國達梭系統(Dassault Systems)和IBM簽訂了一紙8-12億美元的軟硬體合約,目的為串聯分散在25國的64座工廠和超過1000家的供應商,達梭系統提供一套3D的產品生命週期管理軟體(PLM)及協同設計公司,其中Catia的設計軟體可以使工程師與異地的供應商進行設計產品的合作,並測試產品的「可製造性」再利用模型資料庫內的零件,甚至修改與測試產品生命週期管理 (Product-life-cycle management)支援生產,而Delmia模型化生產線明訂每一步驟所需的材料、工具每一裝配點所需人力與需要完成的工作整合達梭系統公司的系統與生產與供應鏈系統效益,所以新車上市由數年縮短到10個月,藉此滿足年輕購買者求新求變的購買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