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1日

台灣的數位工廠

Mitsubishi Evo9為三菱汽車於拉力賽中最強悍的車型

本圖片引用自下列網站:http://www.carforums.net/reviews/makes/Mitsubishi.html

本文章引用自下列網站:http://macro.ce.cn/macro/viewnews.shtml?guid=000000001000019qgd

中華汽車數位工廠明年啟動 【沈美幸/台北報導】 2003-05-14

在e化潮流下,中華汽車公司為縮短新車導入量產時間,斥資新台幣五千多萬元,搶先在技術合作母廠日本三菱自動車株式會社之前,率先引進數位模擬工廠軟硬體設備,所有中華汽車及轉投資大陸東南汽車導入新產品進行試裝、夾制具換模及生產線流程規劃,先行展開電腦模擬測試,這也是國內首家啟用數位工廠的汽車廠。 中華汽車總經理蘇慶陽指出,他曾到德國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司圖加特總部,看到對方採用導入數位工廠,在新車生產之前,先利用數位工廠進行模擬測試,可以縮短整個新車導入工程時間,因此中華汽車搶在日本三菱自動車之前,先行引進DELMIE的數位工廠,軟硬體設備陸續安裝,預計明年全部完工,整個花費約新台幣五千多萬元,成為國內第一家採用數位工廠的汽車廠。 蘇慶陽表示,任何一家汽車廠在新車上市之前,都得經歷數千次修改及數次產品組裝試做,中華汽車導入這套數位工廠之後,所規劃產品進行試裝、模夾具更換、生產工程順序及生產線流程,都可以透過數位工廠進行模擬,一旦生產流程發生問題,可立即透過電腦進行修改,有助於縮短新車導入時間、提升品質及節省支出,目前中華汽車及大陸轉投資東南汽車都開始試用。 福特六和原本有意配合美國福特總部推動數位工廠概念,將數位工廠引進台灣,不過福特六和高層主管透露,由於人力及時間等問題還有克服,福特六和已確定暫時擱置這項計劃。


經過了數年的努力,台灣中華汽車的數位工廠也到了應該要豐收的階段,於推展其間數位工廠也有些新聞曝光,看似推展順利的新科技專案確有些隱憂,其實數年前參與該專案的人員都相信將會有大量客戶採用,但最後事實卻非如此,看似該技術好像並沒有跨過技術採用週期的橫溝(前期採用2।5%),最後此先進技術只限定於該公司內部使用,對於台灣整體汽車產業的技術提昇並無太大的綜效,這是到底什麼原因導致無法跨過橫溝?而其他例如美國、歐洲、日本等都於推展३~5年後順利跨過橫溝,目前有許多公司採用該解決方案,其實我想這個是很多人想瞭解的,當然也包含當初推展數位工廠的達梭DELMIA集團。



本圖片引用自下列網站: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資訊服務處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pat_A100.htm

近年來台灣的汽車產業受到景氣的衝擊非常大,產品的生命週期也隨之緩慢下來,這也表示數位工廠需求卻不再如此的重要,反正時間變多了,我們可以慢慢的進行實地確認,也就是需求的強度減弱了,而另外一件重要的因素則為價格,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價格與數量成一定的關係,這分別代表了需求與供給,而如果需求的產業面臨危機,採用該技術後無法獲利的話,市場自然不會去大量的使用該工具,而每次我去參加達梭的產品說明會時總是會聽到「我們公司有一半以上人都是工程師」,這看似是強而有力的說服術語,但他們是軟體工程師,並非機構或是模擬工程師,所以該產品的研發自然針對大型企業來做,當然也不可到中小企業上過班,而其實台灣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SME),這也表示對於該產品的需求是不太一樣的,就我實際操作「數位工廠」的經驗來看,真的用不到軟體10%的功能,也就是說目前軟體提供太多不需要的功能給客戶使用,所以當用戶聽到價格時,則立即退避三舍永不接觸,這當然導致銷售量一直起不來的原因,至於主要的用戶汽車產業的需求強度看似減弱(台灣汽車市場衰退),我的觀察是未必,因為有許多零組件供應商因大陸市場而受益,至於提供生產設備的公司也想往大陸發展,國際化的潮流開始衝擊台灣,賓士或是BMW等國外大廠的成功應用實績更將激勵這些用戶,當然現在金融風暴來襲,溝通效率提升及風險降低的需求增加,所以我認為對於數位工廠的需求應是逐漸增加的,但回到基本面來看,軟體及導入服務的價格及功能還是最大阻礙,而當有低價或是功能足夠的產品出現時,將會促使市場開始大量的採用。至於汽車產業對於數位工廠的願景如何?我想現在沒有人會認為台灣的汽車廠會成為領導華人市場的汽車霸主。而目前中國大陸的汽車市場蓬勃發展之中,競爭異常激烈,這也就表示不斷縮短產品開發時程將是重點,所以數位工廠的未來將會在中國大陸,對於中華汽車而前將會是個重要決策,是將手頭上擁有先進的制程技術「數位工廠」應用於單一公司的內需市場?還是轉而為大陸市場服務?我想這是個值得觀察的現象!我們可由時間軸來看可以觀察出策略形成與採用優劣,從中我們也可以學習到許多企業經營的道理!

沒有留言: